工作动态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省能源局赵彦峰局长出席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
来源: 日期:2025-07-29 16:23:37 字体显示:   【打印】 【关闭】

7月25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长春召开。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黄强省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提出的工作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玉亭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的布置审议通过了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曹路宝向与会媒体介绍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有关情况,有关省直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全会一致认为,省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吉林全面振兴呈现强基固本、聚势蓄能、提质焕新的良好态势。


    会上,省能源局局长赵彦峰回答了央广网、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央广网:“近年来吉林致力于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十五五’期间将主要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壮大新能源优势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赵彦峰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统筹下,我们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大背景,以系统思维推进产业集成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45.9%,位列全国第八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3.3%,位列全国第四位;全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31.6%,位列全国第二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接近30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一是集智强基,产业政策系统构建。搭建氢能“1+N”政策体系,接续印发新能源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案,不断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基础。

二是集策赋能,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深化“绿电+消纳”试点创建,率先探索绿电直连,全国首创80%自发自用,20%余电上网绿电直供模式,逐步把指标分配权、业主选择权交给地方。

三是集群布局,重点项目成果丰硕。如期建成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东北地区首个光热项目建成在即。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十四五”前四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设定目标33%,超过之前23年发展总和。全省绿氢化工产业园区及园区内在建、拟建绿氢化工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上海电气洮南绿醇、国电投大安绿氨等百亿级投资绿氢化工项目陆续投产。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继续锚定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省委、省政府对新能源的关注和期许转化成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全省新能源产业将加快推进产业集成式发展、集群化布局,着力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开发、高水平消纳、高价值转化,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产业高地。

产业政策上,加强规划引领、深化改革赋能。科学开展“十五五”新能源领域规划研究,强化产业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深化“绿电+消纳”模式创新,探索以电代煤、水上风光、弃电直连、生物质热电解耦等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绿电应用场景。持续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现货交易规则、流程等持续迭代完善,加快建成省内电力现货市场。

发展模式上,强化系统集成、促进产业融合。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治”五侧,构建“清洁多元的电力供应、集约高效的电力配置、灵活充裕的电力调节、绿色低碳的电力消费、现代高效的电力治理”五大体系;推进“风光电氢储”五链融合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打通新能源产业自身链条以及与石油、化工、钢铁等关联产业的连接通道。

项目支撑上,做实五大工程、聚力五大跃升。实施“电源绿色转型升级、吉电入京、‘绿氢+’产业培育、储能提升、绿能园区建设提速”五大千亿级工程,带动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装机、投资、消费、产值、收入”五大跃升目标。

总之,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肩,也使命光荣,我们将聚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在“十五五”时期继续发光发热,不断让绿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底色和特色名片。

凤凰卫视:“氢能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省委省政府把 ‘绿氢+’产业作为吉林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近年来吉林省‘绿氢+’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产业持续壮大?”

赵彦峰表示,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绿氢+”产业发展。一是系统构建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氢动吉林”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为产业科学有序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和消纳场景等优势,以“绿氢+”为纽带,开创性地打通了新能源与传统化工产业的连接通道,年内将有包括中能建松原绿色合成氨项目、国电投大安离网制氢项目等多个绿氢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全省在建、拟建和谋划推动的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和绿色航煤项目数量和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三是我省绿氢产业发展获得国家高度肯定,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次5个试点省份之一,并在试运行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加速壮大我省“绿氢+”产业,全力构建“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中国北方绿色氢谷”建设,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推动协同发展。加强规划引领,有序布局产业,在“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引下,推动全省东中西部新能源资源开发与多元场景应用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打通绿色燃料出海通道,实现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政策供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不断激发市场新活力。在绿电直供模式吸引绿氢化工项目落位的基础上,继续落实落细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氢能政策体系。

三是强化创新提质,赋能融合发展。发挥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依托“聚力攻坚”科研专项,加强氢能关键技术跨学科、跨领域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绿氢+”产业与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深度融合,同步推进氢能装备全产业链建设,构建较为完整的“绿氢+”产业体系。

四是强化项目带动,夯实产业支撑。以省级绿氢化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百亿级投资绿氢化工项目为牵引,加快形成绿氢化工全链条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国内绿色液体燃料供应高地。推动“政策—项目—产业”良性循环,持续扩大绿氢化工领先优势。

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为吉林省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

初审:申永峰 复审:王兴东 终审:张慧星